【主持人】:网民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偃师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党组书记、区长赵玉勋做客政府门户网站“在线访谈”栏目。
【赵玉勋】:主持人好,各位网民朋友们大家好。
【主持人】:赵区长,您好!民营经济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是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偃师民营实力强劲,起步早、活力足。赵区长,请您介绍一下偃师区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赵玉勋】:好的,主持人。“华夏起源,最早中国。”偃师位居天下之中,北依邙山、南望嵩岳,古称“三川之地”,是“华夏第一王都”二里头夏都所在地。人文底蕴深厚,先后有夏、商、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7个朝代在此建都,成就了偃师“七朝古都”“夏商古都”“最早的中国”的美誉,处处展现着人文之美、生态之美。区位优势明显,东距郑州80公里、西距洛阳30公里,交通四通八达,是陇海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城市,随着郑州都市圈、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协同发力,处处洋溢着蓬勃活力、发展动力。
偃师的民营经济整体呈现四个特点:一是起步早。上世纪80年代,以乡镇企业为主的民营经济异军突起并迅速发展,民营经济遍地开花、特色产业块状发展,综合经济实力一度排全省第4名,GDP指标一度排全省第2名,曾位列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第64位,是“十八罗汉闹中原”的中坚力量。二是基础好。在41个工业大类中,偃师工业涵盖30个,形成了三轮摩托车、制鞋、针织、建材、耐火材料、钢制家具、石油管件等为主的传统优势产业,并且造就了一批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吃苦耐劳、永不服输的企业家队伍。三是集聚强。建成了规划占地17.5平方公里的省级“二星级”产业集聚区,构建了“一区三园八特色”(一区:先进制造业开发区;三园:新材料产业园、先进装备产业园、绿色智造产业园;八特色:电线电缆产业、制鞋产业、针织产业、特色家居产业、绿色耐火材料产业、新型包装材料产业、小麦良种产业、花卉苗木产业)产业发展格局。其中三轮车新能源车和布鞋产销量均占全国份额的三分之一,是全国最大的三轮摩托车产销基地,有“中国布鞋之都”的美誉。四是活力足。偃师拥有民营经济单位5万余户、占各类市场主体的99%,年增长5000余户。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7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拥有通达电缆、建龙微纳两家上市公司,其中建龙微纳为中部六省首家科创板上市公司。民营经济发展已成为偃师稳增长的重要支撑、促创新的重要载体、公益事业的主力军,呈现出“六七八九”的特征,即贡献了超过60%的税收、70%的GDP、80%的高新技术企业、90%的劳动就业。
【主持人】:赵区长,请您谈一下偃师区民营经济“两个健康”示范县创建的思路、举措以及取得的成效。
【赵玉勋】:好的,主持人。围绕民营经济“两个健康”示范县创建,我们建立“1331”机制,推动民营经济总量、民营企业家队伍、民营企业发展营商环境“三个明显提升”。“1”,即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设立10个专项工作组,统筹推进民营经济发展工作。“3”,即搭建企业家素质提升培训平台、民营企业诉求响应平台、“偃商家园”等三个平台,民营企业诉求响应平台进驻涉企部门38个、注册用户8374家,全省第一。“3”,即建立日碰头、周调度、月通报三个例会制度,有序推进创建工作。“1”,即形成一体推进格局,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门牵头协调、各部门相互配合、齐抓共管民营经济“两个健康”的大工作格局。
2021年10月,偃师区被表彰为首批河南省新时代民营经济“两个健康”示范区,并连续2年在全省优化营商环境评价中位列前10名。目前,全区民营企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95%以上。2021年“720”特大暴雨灾害,我区50余家民营企业积极捐款捐物1000余万元,全力支援灾后重建;60家企业参与对口帮扶53个有贫困人口的行政村,建成扶贫车间15座,直接帮助296名贫困人口实现就业,彰显了偃师民营企业家的责任担当。
【主持人】:赵区长,偃师区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二十大会议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请您谈谈下一步促进“两个健康”工作方面,还有哪些计划和打算?
【赵玉勋】: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我们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巩固拓展民营经济“两个健康”示范区创建成果。
一是强化政治引领。在广大民营企业中广泛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讲,教育引导民营企业家讲正气、走正道,聚焦实业、做精主业、实业报国、诚信经营、实现担当。二是提升民营企业五种能力。围绕提升民营企业现代企业管理能力、创新发展能力、品牌塑造能力、集聚人才能力、市场开拓能力,破除“小富即安”思想,改变思维定势,创新发展方式,提升民营企业竞争能力。三是开展十大行动。以开展科技创新、龙头培育、对标提升、提质增效等“十大行动”为抓手,为民营企业补短板、强弱项,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主持人】:赵区长,产业是高质量发展的强支撑。我们也看到偃师区近年来坚持抓风口产业引进培育,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能否请您重点介绍一下偃师区风口产业、产业转型以及“项目为王”等方面的相关情况。
【赵玉勋】:好的,主持人。我们认真落实洛阳市委产业发展“136”工作举措,谋创新、抓产业、抢“风口”,坚持“有中生新”和“无中生有”双向发力、“专精特新”和“龙头引领”双轮驱动、“做大存量”和“精准招商”双措并举,同时抓好“有创新意识的企业家队伍”和“会抓产业的干部队伍”两支队伍建设,地区生产总值2022年将突破500亿元。
一是明晰思路抢“风口”。确定新材料和绿色智造两大主导产业,形成“四新六特两优”发展思路,确定工业高质量发展“15246”目标,坚持一手抓“风口”产业引进培育、一手抓传统产业关联转型,谋划实施了储能电站、太阳能电池片等总投资665亿元的26个重大产业项目,将形成双百亿新材料产业集群和百亿级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二是“项目为王”强支撑。坚持重点项目建设周例会、联审联批、领导分包、现场办公、观摩督导等机制,滚动实施“三个一批”活动,采取大员招商、驻点招商、以商招商、对赌招商等方式,签约亿元以上产业项目35个、总投资189.5亿元,滚动实施“三个一批”项目55个、总投资155亿元。三是聚力改革筑平台。完成开发区“三化三制”“管委会+公司”改革,构建“一镇一业、一镇一特色”产业发展格局,汇聚资源要素,推动集聚发展。
【主持人】:赵区长,偃师区连续两年在全省营商环境评价结果中进入全省前10名,蝉联洛阳市第1名。这归功于偃师近年来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号工程”,聚力打造“偃之有礼”营商服务品牌。请您介绍下偃师区打造最优营商环境方面的情况。
【赵玉勋】:好的,主持人。近年来,偃师区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号工程”,围绕打造“六最”营商环境,提升服务“软实力”,筑牢发展“硬支撑”,2020年营商环境全省排名第8、2021年排名第5,蝉联洛阳市第1,荣获首批河南省新时代民营经济“两个健康”实践创新示范区称号。2022年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76.9亿元、同比增长5.0%。主要着力打造“六个环境”:
一是打造效能最高的政务环境。深化“放管服效”改革,全力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间,1784项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可办、一网通办,高频事项“秒批”“秒办”,不见面审批率达99.57%。探索“拿地即开工”,优箔金属作为全市首例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试点,实现全流程40天完成。二是打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建立信用评价“红黑榜”制度,依法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严肃查处侵犯商标、专利、地理标志等违法案件,重拳打击恶意逃废债务行为。三是打造保障有力的要素环境。用好政策加减法,出台《关于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惠企政策,真金白银,推出偃师版“政策包”,实施6方面32条硬措施,着力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四是打造亲清和谐的政商环境。把最优质的资源留给最优秀的企业,把最优厚的礼遇给予最优秀的企业家,举办“夏都商语”沙龙,建成“偃商家园”“乡贤家园”,企业家读书会、大课堂培训1000余人次,让企业家在偃师安心经营、放心投资、舒心发展。五是打造公开透明的法治环境。完善涉企案件“绿色通道”,优先受理、优先保全、优先审理、优先执行。探索柔性执法,强力推进扫黑除恶,查处阻工挠工、扰乱企业生产经营等行为。六是打造优质温馨的服务环境。突出亲商爱商,对标国内最好水平,“一企一策”破难点、去痛点、通堵点,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
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下一步,我们将围绕“两个健康”,与最优者“对标”、与最强者“比拼”、与最快者“赛跑”,向“省内一流、国内领先”的营商环境目标奋进,为洛阳“建强副中心、形成增长极”作出偃师贡献!
【主持人】:民营经济是最具有活力的经济,既能盘活一地经济发展情况,又能够解决大批劳动力就业问题。围绕民营经济“两个健康”示范县创建,偃师区建立“1331”机制,推动民营经济总量、民营企业家队伍、民营企业发展营商环境“三个明显提升”,为民营企业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全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今天的访谈就到这里,再次感谢赵区长做客“在线访谈”栏目。期待您的再次到来!
【赵玉勋】:再次感谢主持人,感谢各位网友。